2011年12月29日

關懷發生在人身上,而非落在知識裏頭。


關懷發生在人身上,而非落在知識裏頭

閱讀完彭明輝老師新一則網誌,我的想法是,沒有人能因為學了什麼學科,便能拿出better alternative。要說有什麼領域能提供你關於世界或人「應然面」的最佳解答,大概近於宗教吧,但生命信念又是另外層次的問題。我並非認為學術人不該有社會關懷,然而關懷發生在人身上,而非落在知識裏頭。陳瑞樺老師在古典社會學第一堂課就說,社會學訓練常讓學生傾向於將其作為社會的答案,但認識世界可以靠理性論述,改變世界不能只靠理性論述。社會學應當是對社會解釋的一個觀點,而非答案本身。鄭喜恆老師在載物書院學弟妹的迎新活動中介紹哲學,他說,若抱著要為生命找答案的心態來讀哲學,很容易迷失。這些話我都牢牢記在心裡,因為要賦予知識意義的是人,不是知識本身。知識不會把你關進象牙塔,是人自己關上大門。至少現在,我帶著這樣的認知在學習,因為我明白,課本上那些知識始終只是生命的一小部分。
面對台灣紛雜的社會問題,老師急切的心讓我很感動,更嚮往之;但輕觸倫理學,政治學等,泛實踐哲學的這學期下來,我只發現那些爭議仍沒有最終解。陳斐婷老師談到此乃學習倫理學的挫折感,我要說,這份挫折感來自我們仍舊沒有勇氣承擔自己的立場,仍以為老師會給出一個正確答案。我想說的是,《正義:一場思辨之旅》始終只是堂課,雖然他被大量傳播,被某些人奉為圭臬。改變社會並非分析哲學或倫理學的本意,即使在古希臘,倫理學也不過為政治學鋪路,而政治學上的理想,又有哪個被真正實踐?
我永遠記得老師過去在課堂上畫的兩條線,一條是理想,一條是現實。老師一再強調,人不可能到達理想,但絕對不可甘於現實。經過這些年,我明白,沒有任何人可以教你理想是什麼。正如同老師現在對台灣政治改革的期盼,不來自於任何一門學問,而來自於長年的敏感度和社會體察。關懷和學問始終是知識分子一體兩面的事。老師心繫於學術圈內學術關懷之匱乏,或許在此基礎上,批判將分析哲學奉為社會問題解答的人,若是這樣,我同意。然而我們應該要求學術工作者找回作為學術人的關懷,履行一位知識分子對社會的責任,提出好的解決方法,但絕非要求他們教授一門對社會現況明確有益的知識,因為這是不同件事。
這不僅僅因為知識不只用在解決現今問題,而是現今的歷史現況,學術已非指向某一「真理」的沉思性事務。這是多神、多價值並立的時代,誠如韋伯在《學術作為一種志業》中指出,學術自然不應當只關於技術或思想工具,然而也無法提供某種終極立場。學術所能提供的,毋寧是一種清明,一種知性上的誠實。「在教室的範圍內,唯一的德行,便是平實的知性誠實。(1)」這種誠實幫助我們能在繁雜的價值中看清,不以「軟弱的相對主義」減輕自己的義務。
那麼在教室外呢?我想,這與老師所掛念的相一致,「我們應走另一條路:我們要去做我們的工作,承擔應付眼下的要求。(2)」這是教室外的事,無法教的,這是作為一個學術人該有的關懷。


(1)(2)均引自Weber, Max;康樂編譯,1991,《學術與政治:韋伯選集(I)》,台北:遠流。

2011年12月25日

一個文明社會該有的模樣


一個文明社會該有的模樣

  寒流來襲的平安夜,房間溫暖,窗外極寒,潑遊民冷水的爭議新聞,差點讓我吃不下飯。這荒謬的事件,讓我一直在想,過去自己是否曾將遊民「全部」視為一群遊手好閒,咎由自取的人,若是如此,潑冷水驅趕他們甚至可能是合理的。
  我無意再渲染這個議題,但看到質詢紀錄(http://0rz.tw/Dhnxh),我明白,這絕非一場人權跟當地居民的對立,更不是發免費便當跟驅趕二選一下的不得已。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看待人,如何看待這個社會。不論怎麼澄清,我仍看到潑冷水驅趕的背後,視遊民為「欲清潔之對象」,這種罔顧遊民成形的複雜原因,眼不見為淨的預設。若當局仍把遊民全體都當作好吃懶做等人救濟的對象時,我非常困惑催生遊民輔導自治條例的意義在哪。
  應議員做出了相當多回應,澄清這是三十分鐘質詢的末段,緩和氣氛的言詞。她長年爭取人權,希望大家能關注遊民輔導條例(內政部於今年五月公告範例,由各縣市自行訂定)。然而無論如何,當一位宣稱倡議妥善安置遊民,輔導重獲其生活能力的議員,卻對立法空窗期間,行政單位此種不人道的驅趕方式表示讚揚,並否定社會局的其他措施,我認為,就算立法也沒用。
遊民當然需要協助,當然不能消極地只發免費便當,但一切協助都是因為,遊民之所以為遊民,社會要負部分責任。遊民從非「自願」成為遊民,縱使有一定比例,會拒絕社會的協助,甚至拒絕輔導,那也來自長期於社會脫軌,他們已經喪失工作能力。遊民需要社會協助,正如同失業需要求職輔導,職傷需要社會補助。將遊民的成因全部推給自己不長進,社會為維持安寧,不得已協助安置,是這個荒謬事件背後的癥結。
若我們仍維持這種預設,一切補助、輔導、安置都只會被視為一種負擔,為了堵住部分慈善人士,人權人士的嘴巴,不得已的作法。但事情從來不是如此,沒錯,這是競爭的社會,每個人都該努力力爭上游,而非甘於墮落。但若在這個社會,只要被淘汰就淪落到人人避之唯恐不及,連聚集在公園取暖暫眠,都被人以安寧之名要驅趕,且不另尋安置時,這社會非常恐怖,更絕對不會安寧。我們的社會,應當是讓每個人能各盡所能,追求幸福,並在重大變故時,能維護每個人最基本的生存權,讓人重新再起的社會。認知到每個人不論發生什麼事,國家都該維持人最基本的生存權,是文明社會之所以為文明的關鍵之一。否則,我們不如回歸叢林社會。
是的,會有乾領補助,自我放棄的質疑,但若官員們不會自甘流落收容所,「不思長進」,為何遊民就會?越是堅持遊民會自我放棄,便越證明我們視之為次等公民,也越證明自己的偽善。真正好的輔導條例所該努力,是避免這種個案發生,同時保障每個人的基本生存權。若我們自認為是文明社會,就該看到個人努力之外的社會因素,就該學習不將流落街頭的人都視為好逸惡勞的人,讓社會提供最基本的協助。只有如此,真正好逸惡勞的人才會消失,因為他們明白只要肯努力,社會不會放棄他們,他可以得到更多尊嚴,而非受人鄙視。而議員若不願多年來推動法案的努力白費,就該往繼續往這個方向前進。

2011年12月13日

這個國家進步在哪?


這個國家進步在哪?

  獲選台灣十大經典好米的阿燈大哥,上台說:「各位,我的稻田也被徵收了。」連續三年獲得竹北稻米大賽前三名的農民,土地被璞玉計畫徵收,而規劃中的台大校區,迄今閒置十年。七十歲的阿嬤泛著淚,因為她一百歲的母親,可能隨時流離失所。一位客家老農,在台上講到最後,突然大聲唱起大家都聽不太懂的山歌,彷彿為了召喚什麼,彷彿他已經不知道還能做什麼,能讓他內心平靜。我似乎可以想像他腦中的畫面。志寧上台了,唱歌前,他深深九十度鞠躬:抱歉各位長輩,讓你們受苦了。
  17度的低溫,天空飄著細雨。這些真所謂發展的必要之惡嗎?我再也不相信了,絕對不。一位教授報告,荷蘭的土地政策在產業發展的路上,並未有如此大爭議,因為他們累積了長達四千小時以上的居民溝通紀錄。抗爭舞台與總統府遙相對峙,老農一位位上台,摸索著麥克風該怎麼拿,學習用法律佐證來控訴。他們生澀地講著:憲法第十五條,政府應當保障人民的生存、財產、工作權。
政府在哪裡?整個晚上,未見任何官員前來關心,制服警察在會場入口森冷地站成一排。立委們將法案逕付二讀,要在房間內「協調」,「分配」好這些人的未來去向。他們拿過獎項,他們種出來的米香Q有勁(還帶了一大盤飯糰得意地分享),他們被訪問時,會蹲下來跟同樣高度的你說話,他們說,只希望遠赴外地求學的小孩,返國時還能找到家門,在捷運預定地旁的家,已因為一張公告便成為財團的財產。他們不知道未來在哪。
台灣有多少偉大的成就:我們製作的晶片能存入一整座圖書館,我們代工的手機,彈指間連接世界,我們發現可實際應用的零電阻材料,也是腦神經,心血管的權威。如斯多的專利、科技、經濟奇蹟,然而我們卻辦不到一件簡單的事:讓每個人公平地受到對待。
我是都市小孩,沒下過田,分不清稻米何時成熟。但我知道我今天能夠活著,是由於辛苦的農民,我知道,土地是所有人的根;我知道一個民主社會的核心,在於能看到自己以外的不同人群,並懂得保護他人的權利。所以我來到凱道,很慚愧地,就地開始認識土地徵收議題。
在這個國家,我的家,可能因為一張莫名的公告,就被廉價徵收;在這個國家,年均收入兩萬美金,是世界的科技重鎮,卻讓一群年邁的老人,在寒風中請求大家幫忙,不要讓他們流離失所。我不知道這個國家進步在哪,我真的不知道。



--
12/13深夜,立法院通過政院版土徵條例後補充。
投了贊成票的立委有以下(名單轉貼自台灣環境資訊協會(TEIA)活動頁面 蔡雅瀅 網友整理),各位選民,要怎麼做,自行決定。



-丁守中 台北市第1選舉區
-羅淑蕾 台北市第3選舉區
-蔡正元 台北市第4選舉區
-林郁方 台北市第5選舉區
-蔣乃辛 台北市第6選舉區
-費鴻泰 台北市第7選舉區
-賴士葆 台北市第8選舉區

-林鴻池 新北市第6選舉區
-林德福 新北市第9選舉區
-盧嘉辰 新北市第10選舉區
-羅明才 新北市第11選舉區

-林滄敏 彰化縣第2選舉區
-鄭汝芬 彰化縣第3選舉區

-江義雄 嘉義市

-林益世 高雄市第2選舉區
-侯彩鳳 高雄市第6選舉區
-江玲君 高雄市第8選舉區

-曹爾忠 連江縣
-廖國棟 平地原住民
-孔文吉 山地原住民
-簡東明 山地原住民

-吳清池 全國不分區
-紀國棟 全國不分區
-潘維剛 全國不分區
-陳淑慧 全國不分區
-徐少萍 全國不分區
-洪秀柱 全國不分區

其他:

李復興(高雄市第7選區)
楊仁福 (平地原住民)
李明星(僑居國外國民)
趙麗雲 (全國不分區)
廖婉汝(全國不分區)
陳 杰(全國不分區)
郭素春(全國不分區)
鄭金玲(全國不分區)
劉盛良(全國不分區)
帥化民(全國不分區)



--
以下附註於12/14:
關於下面幾則留言的質疑,我思考了很久,還是決定保留這份名單。


第一,立法院審議土徵條例的過程是公開記名的(我還在網上看轉播),這份名單並不是什麼機密。
第二,這篇文章並未意圖使人不當選,其要件是散佈不實情事。但文章中未提到任何立委參選人,或總統參選人的言論,從我到場到離開,也確實沒有任何官員到場。
第三,名單中,我完全沒有附註任何政黨。事實上,我只在乎法案是否公平正義。我確實在這點上透露我的立場:我反對政院版徵收條例的大多數條文。這是我僅有的立場,任何政黨提出這樣的條文,我都反對。

最後,我想提醒大家。這篇網誌是我個人參加完抗爭後的心得記錄,若不夠深入全面,敬請見諒。網誌作為公眾空間,即為個人立場在公眾的表達,沒有立場無法成文,而我的立場已在上面提出說明。我沒有要各位反對或支持這些立委,正如同我沒有要求各位贊成我的立場。如同我說,我有我的立場,但各位自行決定,你可以選擇支持政院版本,也可以反對,這就是民主。


法案審議沒那麼簡單,這只是一項法案的審議結果,之外還有許多法案,各有支持跟反對的立委,我僅僅希望透過公開,讓各位投票時,有更完整的資訊,明白哪些立委選擇了贊成立場,可與各位自身的立場參酌。

© 遠方 2012 | Blogger Template by Enny Law - Ngetik Dot Com - Nuli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