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月29日

台大跨年的補充與環境給人的自由。



  隔了整整一個月才想來回溯一下跨年那天某個特定的瘋狂行徑。
  我也不知道是怎麼了,一到台北就是瘋狂的花錢,以下是被婊的很厲害的700元花錢始末:
  首先,我隻身,第一次在所謂的交九轉運站(是這東西嗎?)冒險。只能說那是個設計極差的轉運系統,沒想到會出現在力圖躋身國際大都會的台北。開一個單線的黑暗爬坡道到所有客運進站,然後再開一個百貨公司規模的電梯(雖然廁所旁邊還有樓梯),給每天成千上萬的轉運人潮使用。最讓人看不下去的是,直接和京站百貨作連結,這不是圖利特定廠商是什麼?
  於是乎,我根本搞不清楚方向就被擠進了京站的逛街人潮,卻意外地被一家店抓住目光。一家叫做Aranzi Aronzo的日本插畫設計商品的專賣店。我其實看過那個招牌的貓,唯一的印象是「很貴」。
這一整趟旅程的所有冒險心態就在那裡爆發,這種奢侈卻又質感充沛的店在新竹要哪裡找?我甚至故作姿態的跑去問裡面皮夾的價格(2XXX),胡亂逛了一圈,最後依然被門口的特價鉛筆袋拉回(非常有設計感)。很想要帶走某些這城市特有的氛圍,或者為新的一年立下某些實質的憑藉,而299的價格正中我奢侈放縱的價格極限,所以我就買了。
  然後擠進擠出了捷運,轉車,又擠進擠出了捷運,終於到了台大附近。
  鄉巴佬的我果然下錯站(台電大樓),非常閒適地繼續遊走,走進摩斯吃了頓晚餐。事實上我想,這種閒適又有點亢奮的探險心情,就是我來到台北慣有的印象了吧。畢竟我不是在這個城市生活的人,所以能悠閒地以過客心態面對人群的匆忙,但同時又像進了大觀園一樣,體驗著永不止息的新奇與說不盡的奇特景象。
  這當中當然包含了CD:台北真的很神奇,連最普通的大眾唱片(在新竹已經倒了),都可以找到Mercury Rev的專輯。對於他們最新一張,向電子音樂靠攏的《Snowflake Midnight》,一直不太能接受。但新年的特有氣氛和所謂的冒險心態,讓我成全了自己的收集狂(Mercury Rev是目前我唯一想買遍他們所有專輯的樂團)。400塊,我必須承認,我幾乎沒去看價格。
  究竟是上回的爆炸奢侈耳機行養開了我的胃口,還是隻身在這疏離的城市,讓我亟欲想擁有什麼可以自我確認的價值?所以我用買的,像是確認自己在這樣一個大都會探險到了什麼,自我完成了什麼,或對未來的自己有什麼期許。
  迎接2010的700塊的故事結束了,我買了一個鉛筆袋跟一張CD。

  而在更前一年的跨年,我剛到台北就買了Mercury Rev的《Deserter’s Song》跟阿飛西雅的《失語的鱷魚社會》,這兩張專輯基本上定義了我整個2009年的音樂聆聽走向(另類搖滾跟後搖滾),也某種程度上為2009的我下了註腳。
  後來又跟竹天的朋友在公館附近晃了幾圈。
  我非常喜歡台大附近的這種氛圍,包含了便利的商圈、影城,更包含了附近的美術館、二手書店等等。相較之下,清大座落的環境,讓清大像個園區而不是大學。我想說的是,如果今天一個大學生想要遠離人群,自我流浪和探索,在清大他會不知道能去哪。走在校園或附近,除了宵夜街沒別的,又太容易遇到熟識,圖書館充滿了K書中心的氣氛,最後他只能選擇逃到市區去跟國高中生擠那幾間寥寥可數的店,非常通俗化,更別提一家像樣的書店。(或許只剩通風不怎麼好的誠品)
  但是在台大,附近是很開闊的商圈,每個人可以各取所需。除了規模很大的夜市讓你吃飽飽,走幾步就有電影院、賣場跟書店。而憑藉著捷運的便捷,20分鐘內你已經在台北的另外一區,開始另外一場探險。可能是獨立書店、獨立唱片行,也可能是藝術家的個人工作室,美術館博物館或某某商品的專賣店,電子大賣場……我想沒有人會懷疑,你所想找的地方在台北,應該比新竹容易找太多。
  台北真是太適合流浪。
  這種流浪,我想不是深陷於五光十色,而是眼界大開的機會之旅。在這樣的大都會下,可以看人、看書、看畫、看電影,我想這是台北提供給大學生難得的環境。只要心中保有一絲衝動,就不可能畢業後變成只窩在實驗室的怪胎。很多人常說,台北的刺激太多,人很容易迷失自我。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,對於想拓展自己視野的人,大城市是再適合不過的場域。
  走過一趟台大,我好像更明白在清大那種時常梗在心頭,被束縛的感覺。那種感覺引領我隻身在校園亂晃,亂拍照,從藝術中心晃到人社圖書館(我還特地跑去那裡讀書。)但是怎麼晃,我還是在清大,還是無法想像自己能變成怎樣不同的人。我不知道在新竹這個城市我還能去哪裡,才能看到不一樣的東西。
  開始覺得自己該多跑些地方了。
  我一直知道,但是一直沒有這麼深的體悟。我不想再被同樣的人群或想法綁住。這世界明明這麼大,為什麼我要困在一個儼然是職訓所的科系路途上?我想要多給自己一些想像空間。

  最後,我在想明年如果又到台北跨年,我會買什麼?

2010年1月28日

<我在這裡愛你>  --聶魯達



我在這裡愛你。     聶魯達


李宗榮 譯

我在這裡愛你。
在黑暗的松林裡,風解縛了自己。
月亮像燐光在漂浮的水面上發光。
白晝,日復一日,彼此追逐。

雪以舞動的身姿迎風飄揚。
一隻銀色的海鷗從西邊滑落。
有時是一艘船。高高的群星。
哦,船的黑色的十字架。
孤單的。
有時我在清晨甦醒,我的靈魂甚至還是濕的。
遠遠的,海洋鳴響並發出回聲。
這是一個港口。
我在這裡愛你。

我在這裡愛你,而且地平線徒然的隱藏你。
在這些冰冷的事物中我仍然愛你。
穿越海洋永無停息。
我看見我自己如這些古老的船錨一樣遭人遺忘。
當暮色停泊在那裡,碼頭變得哀傷。
而我的生命變得疲憊,無由的渴求。
我愛我所沒有的,你如此的遙遠。
我的憎惡與緩慢的暮色搏鬥。
但夜來臨並開始對我歌唱。

月亮轉動他齒輪般的夢。
最大的星星藉著你的雙眼凝視著我。
當我愛你時,風中的松樹
要以他們絲線般的葉子唱你的名字。


原文

Aqu te amo.
En los oscuros pinos se desenreda el viento.
Fosforece la luna sobre las aguas errantes.
Andan das iguales persiguindose.

Se descie la niebla en danzantes figuras.
Una gaviota de plata se descuelga del ocaso.
A veces una vela. Altas, altas estrellas.

O la cruz negra de un barco.
Solo.
A veces amanezco, y hasta mi alma est hmeda.
Suena, resuena el mar lejano.
Este es un puerto.
Aqu te amo.

Aqu te amo y en vano te oculta el horizonte.
Te estoy amando an entre estas fras cosas.
A veces van mis besos en esos barcos graves,
que corren por el mar hacia donde no llegan.
Ya me veo olvidado como estas viejas anclas.
Son ms tristes los muelles cuando atraca la tarde.
Se fatiga mi vida intilmente hambrienta.
Amo lo que no tengo. Ests t tan distante.
Mi hasto forcejea con los lentos crepsculos.
Pero la noche llega y comienza a cantarme.

La luna hace girar su rodaje de sueo.
Me miran con tus ojos las estrellas ms grandes.
Y como yo te amo, los pinos en el viento,
quieren cantar tu nombre con sus hojas de alambre.

約莫是個草率的計畫



從小到大,重要的事都比別人慢一步。

關於長假的種種心路歷程體驗太多,我對於這寒假也不奢求什麼了。
不打算做什麼很大的突破,環島出國拓展視野之類的,我並不期待會發生。
回歸基本的休息再出發即可,回頭看看,一次也沒成功過不是?

草率的計畫:

每天(或經常)要做的--

看書
        目前清單有:龍族2,風之影,地糧,波赫士,刺蝟的優雅,日安憂鬱,我執……

寫網誌/個版
        目前清單:很多。
練琴
        準備松竹楊梅吧,到目前為止的爛帳就算了。
練球/運動
        目前:嗯...
規劃旅遊
        家庭出遊,晃蕩行。
讀英文
好好刷牙
        有戴牙套的人就懂。

要思考的--

自由公路上的事

生涯規劃的種種

學習獨立生活的籌備等等。



2010年1月16日

為什麼不說話,關於後搖滾。


  搖滾樂個人報告是寫Mercury Rev,但是太長了。

  所以就放了這篇有點簡陋的後搖心得,改日應該會重寫囉。


 

  第一次接觸後搖滾,對於這種聽起來像加長版前奏的音樂很難適應。長久以來的音樂聆聽經驗,讓我不斷想要從旋律片段或者鼓音跳動中,解析出「歌曲意識」,或者創作者的訴求。但是沒有歌詞,意象式的標題,讓我一點線索都沒有。我必須承認,剛開始後搖滾之於我,就像是搖滾版的古典樂。唸書的時候很適合放來聽,因為沒有人聲會干擾閱讀的思緒。而且一首歌通常很長,放著放著,你根本不會去在乎到底放到哪首歌。

  不過,一次又一次的期中考爆炸的過程中,每次回到寢室已是半夜。腦袋中塞滿了資訊,緊繃的壓力和思緒,我聽什麼歌都不對。這時嘗試放後搖滾,閉上眼睛仔細想像,我才終於發現後搖所為我開啟的另外一個世界,好像心中某些不曾被關照過的想法,第一次得到釋放。

修了鄭志鵬老師的課,更讓我開始從自身的體驗出發,去思考後搖滾對應到的社會景況──

  為什麼不說話?

  有太多後搖滾的樂團是沒有主唱的,至多就是語句不明的吶喊或者呢喃。

  為什麼不說話?閉上眼睛聆聽阿飛西雅,腦中浮現的是什麼畫面?

  如果把音樂比喻成現實城市的某個畫面。流行歌曲或許對應到,學生時代狂放的青春,情侶間含情默默的眼神,或甚至直接就是在街角遇到某個人的悸動。某些搖滾樂或可嘗試對應到大樓陰影下,貧民和玻璃帷幕的反差(如果那是他們所訴求的),或者是酒吧,或者是毒販黑市。

  不過,阿飛西雅讓我想到的卻是每一份子都共同面對的:這整個城市。聆聽「戰車」時,爆炸性的鼓音明明也曾在別的搖滾樂曲聽過,但是我就是無法聯想到吶喊;聯想到燃燒自我;或者聯想到抗議的元素。

  我想到的,是川流不息的街道和衝刺穿梭的人潮。

  因為沒有人說話,事實上這就是現代社會的典型景況。

  台北繁忙的街頭:每個人鑽進一個捷運站,過沒多久從另外一個洞口鑽出,過了一個又一個的路口,沒有人相互交談。大家只是不停移動,不停前往自己的目的地。即使跟一個人在捷運上並坐了一小時,他對你而言,跟300公里外的另一個陌生人沒什麼兩樣。

  這股沉默的洪流巨大到沒有人敢去思考,因為有再多的想法,放到城市巨大的場景,都是渺小的聲音。每天電視媒體上爭吵著一堆問題,人們不斷地被動接收,少數人有些不一樣的聲音,但是回到街道上,你面對的只是恐怖的沉默。

  這樣讓人窒息的薄膜下,到底每個人都在想些什麼?我想這就是後搖滾表達的最核心主題。或者說,可以算是後搖滾興起乃至於傳入台灣的「社會背景」。

  因此,才會有那些重複的旋律、炸裂的音牆,或者某些後搖壓抑抽離的聲線(如:Mogwai的某些歌)、淡淡的呢喃或者情緒嘶吼(如:Envy)或甚至接近自然的空靈音響(如:Sigor Ros)。

這些在探討的正是我們自己:身為一個現代人每天面對的繁忙步調和疏離社會;心中的掙扎,和總是沒勇氣喊出口的意見;被現實生活淹沒的兒時夢想,雜以對於自然的想望。

  這一切的主題都是,現代人(或者直接說,我自己),在聆聽後搖滾所能直接感覺到心中被關照的部份。很少有音樂有能力去關注,即使外表沉靜冷漠,面具底下卻可能敏感異常,想要大哭大喊大叫的,每顆心。

  這就是我所體驗到的後搖滾。



 


*同步@PTT2個版:Asa 

2010年1月15日

Google Reader和另一個生活的面向



  超強的是Google Reader,不是我。

  生活是有很多面向的,我想一個現代人必須要體認到這一點。在這樣資訊爆炸,步調
快速的年代,我們的確必須要時時停下來思考,停下來面對自我,才不致於被社會的洪流
淹沒。然而,如果我們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內省和反思,而不敞開心胸了解瞬息萬變的社
會,是很難有所成長的。因此,不要試著用Google Reader的框架套住自己詩人的浪漫,
蜻蜓點水式的資訊擷取,可能會讓你沮喪。但是,生活是有很多面向的,Google Reader
只是一種幫助你能夠有效率擴張見聞的方式。
    我想試著在這篇文章,把關於Google Reader的介紹做一個統整,其實很多東西都是
網路的文章和介紹,加點個人的心得。
    讓我們開始吧。

RSS--
  要了解Google Reader,一定要先了解什麼是RSS。
  
RSS(簡易資訊聚合)是一種消息來源格式規範,用以發佈經常更新資料的網站,例如部
落格文章、新聞、音訊或視訊的網摘。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       維基百科:http://goo.gl/tdky
  簡單地說,在經常有更新資料的網路來源,RSS可以讓你訂閱這個來源,當有任何更
新的時候通知你。這樣你就不用再來回去查閱,也可以統一分類和整理紀錄。
  目前RSS有許多版本,然而我們不必擔心,因為Google Reader目前相容大部分的RSS
規範。
Google Reader--
  有了RSS的概念,當我們訂閱一堆資訊來源,自然需要一個接收處理的平台。RSS閱讀
器有很多種,而Google Reader就是其中被廣泛使用的一種。

  Google Reader的網頁:http://reader.google.com/
  使用Google Reader,必須要先有Google的帳號,Google帳號其實非常方便,除了閱
讀器,還可以使用Blogger,Picasa,和以垃圾郵件過濾及容量不斷上升著名的Gmail。
       註冊網頁:http://goo.gl/SV1p
       免費註冊完之後,就可以開始使用Google Reader了。
  
  使用介面:http://goo.gl/RunJ
  介面很簡單,點進去首頁中間是目前未閱讀的項目,右邊是一些推薦的連結和提示,
左邊則是你星號標記的項目(類似我的最愛),分享的項目(別人可以透過追蹤的功能看到你
所分享的項目)和使用上的趨勢等統計數據。
  左下則是讓你建立項目的分類,以及顯示目前追蹤的朋友,有什麼分享的內容。
  使用上很簡單,就像是在收信一般。

  閱讀條目:http://goo.gl/V8BT
    點進一個分類裡面的訂閱,就可以看到該來源的更新內容,粗體代表未閱讀,細體代
表已閱讀,點進去就可以看到項目的詳細內容。
  閱讀中,點項目的標題,會導引到原網頁。記得,閱讀器只是幫你做摘要,較長的文
章可能沒辦法顯示全文。如果想要在閱讀器就看到全文,可以參考下文中,網友提供的13
個使用技巧。

  其他功能:http://goo.gl/4db8
    每篇項目的最下面,都可以看到幾個選項。
    你可以選擇將項目星號標記起來,標記你喜歡這篇文章(類似推文),和所有人分享,
或者加上註解分享,或者轉寄到信箱,也可以立刻針對這篇文章修改分類。

RSS的訂閱--
  明白Google Reader的用法,就要開始訂閱自己喜歡的來源了。
  舉凡部落格,雜誌網站(天下,遠見等),或者新聞都可以進行訂閱。如果是發展成熟
的網站或部落格,一般都可以看到RSS的標示或者代表RSS的橘色小圖案,只要按下去,順
著導引點說要將來源(Resource)訂閱在Google Reader,就會自動進入Google Reader頁面
讓你確認訂閱。如果遇到沒有RSS訂閱標記的網站,也可以在Google Reader直接按「新增
訂閱」,直接貼上網址,只要該網頁有支援訂閱,就可以在閱讀器上看到更新的內容了。
  以我這個入門者為例子,我本身訂閱了朋友們的網誌讓我不用每天去查勤,還有喜歡
的軟體資訊,音樂電影評析的部落格,還包含了一些雜誌的精選內容和網路新聞的網站。
  獨特的網路新聞媒體可參考:http://goo.gl/K7yT
                 (引用自:電腦玩物部落格,http://goo.gl/er0m)
  事實上,除了省時間,Google Reader在傳達的就是統一處理的概念。把喜歡的項目
分類統一閱讀,並且自動將更新陳列到自己面前。如此可以讓我們更有條理地處理大量的
資訊,同時也不會在資料搜尋的過程中迷失方向。
  甚至,對於訂閱了數百數千個資訊來源的使用者,持續紀錄的方式,讓他建立了含有
所有感興趣關鍵字的資料庫。不論是打報告或單純再閱讀都有很大的幫助。

使用技巧--
  下面介紹一些可以提昇使用效率,或者更善用閱讀器特性的技巧。

13個提昇使用技巧的方法:http://goo.gl/8Yil
                 (引用自:電腦玩物部落格,http://goo.gl/er0m)
  文章中講的很詳細,歡迎參考看看。
  對我而言,其中較受用的幾點,包括建立正確的態度,才不會被資訊洪流淹沒;如何
訂閱全文讓你可以將所有工作統一處理;還有一個提昇速度的快速鍵及分類法。
  另外一個有趣的東西,在Google Reader的社群性。透過「喜歡」這個標記的動作,
你不只幫助更多人判斷一個條目的受歡迎程度,同時Google Reader也會分析你常「喜歡」
的關鍵字,在首頁推薦適合的其他資訊來源給你。(同樣技術也被運用在Googel Adsense,
藉由搜尋Gmail內容的關鍵字在側欄提供相對應的廣告,曾經引起不小風波。)
  而且,透過「分享」的功能,和能將所有網頁都訂閱到閱讀器的「社群化標籤」,我
們事實上正在閱讀器上分享所有感興趣的網路資訊。藉由追蹤功能和朋友間建立網絡,一
個連一個,資訊便無遠弗屆的傳達與複製。Facebook的成功,正告訴我們這種人群網絡的
力量是多麼巨大。
  不要想這麼遠,這些社群化功能最好的地方,就是可以帶你發現新的訂閱來源,也可
以跟同好們分享網路上的新聞或者新文章。讓朋友的無數雙眼睛,都成為你的眼睛。

  此外,我個人使用Chrome瀏覽器,其中網友提供一個Extension,讓我可以在工具列
上立即看到閱讀器有沒有新文章,同時可以立刻點閱(火狐也有對應的Extension,IE使用
者就......從iGoogle首頁上面點進去吧,也蠻快的。)

結語:
  曾經聽彥伯在網誌上提到Google Reader:「這世界上什麼都沒有,只有門。」
  這很符合我使用閱讀器的印象,打開一個訂閱來源,就像打開一道門和一個世界。
  這些門的選擇在於自己,這種主動是很重要的。你希望讓你自己知道什麼?你希望關
注什麼?同時,別人正在關注什麼?有哪些問題是你從來沒有想過的?
  因此,不斷的閱讀和探索相當重要。經由來回探索和廣泛閱讀,你可以增進自己的見
聞,也可以拓展自己思考的格局和領域。最應該被記住的是:即使經過篩選,當面對一篇
文章,既然你已經選擇讀它,就要仔細精讀,並且深入思考反芻。如此才不會從頭到尾走
馬看花,像是快速瀏覽標題,幫助有限。
  Google Reader是資訊時代的產物,類似分類統整、集中處理、社群網絡的概念也被
應用在Email和即時通訊的技術上。(Gmail和MSN的分類標籤,Facebook的網頁分享和好友
動態)我想這是資訊時代不斷演進後,對於舊有技術的重新應用,讓原本簡單收收信,看
看文章的功能,多了新的可能。
  最後提一個讓我警覺到的成癮性,當我灌了Chrome的Extension之後,我發現一旦有更
新,自己就會想去點。點進去也不想用心閱讀,單純像是在PTT消勾勾的動作。這點真的很
糟糕,如何每天分配時間做閱讀,不要時時掛念在閱讀器上(就像開頭講的,這只是幫助你
接受資訊的一個方式,生活還有很多別的面向),成了重要的課題。
  祝大家在Google Reader探索愉快。
  

我的Google Reader分享網址:http://www.google.com/reader/shared/jkilyjkily
想追蹤的朋友可以打我名字或帳號搜尋加入。
讓我們一起Google Reader吧! 

P.S. 這是我第一篇先寫大綱再寫內容的個板文章。


*同步@ PTT2個版:Asa

2010年1月4日

通識和持續的自我探索



讀的有點煩,所以先來隨便看看選課。

先假設我選華班物冶,其他都清班來看。

感覺沒啥吸引人的課。

除了看到羽球就點,吸引我的大概只剩哲基,當代視覺文化跟張元伯伯的課。
我想原因大概是因為,人文及社會的選修通識修完了,
想休息一陣專攻核心通識,所以變成沒啥課可選。(加上有點想讓軍訓休息一學期。)
嗯,有考慮到大三看情況,再點幾門喜歡的通識來修修(也就是不管學校的分類。)

轉念想想,
我的確是那種會為了通識拋下必修的人。
所以等星期二考完第一波,我要用全清班課表再找一次有沒有好課看看。

這回開學第一個禮拜,我一定要多跑去聽通識課,不喜歡就退掉,喜歡就拼加簽。
又想起彭明輝伯伯說過的話:「通識課要好好選。」
作為我對想給大一新生的第一個建議,這句話我真的要繼續實踐下去。
因為這是一種探索自己的過程,不管是什麼因素讓自己身處現在的科系,
愛或不愛,通識課都是主動擴大自己格局的方式,因為是自己選擇要讀什麼,不是嗎?

修通識到現在三個學期,其實還蠻滿意的。
大一上的跨界與探索,雖然不算很成功的學到老師想給我們的夢想實踐力,
不過倒建立不少跳脫思考的可能,也看到許多人的勇敢。

大一下的現代詩,是我第一次上課差點上到哭。
老師所嘗試的「浸潤」教學法:讀很多、很多詩,起初不以為然,後來發現藉由多認識,
反而能激發自己對詩的觀察,也讓老師的解釋變成一種引導。
好美麗,那些吉光片羽或者幽深如夢的意境。
我愛上現代詩了。

大一下的存在主義小說與思想,第一門主動沒翹過的課。
彭明輝伯伯徹底激發我對哲學的興趣,可以說打開我人生另一條路。
對於理想和現實,以及我們如何被概念困住一生,有太多嶄新的思考。
回頭看看自己,便能在自己身上看到許多不一樣的可能性。
上完課,會開始對人生意義腳踏實地的探索起。
第一次感覺因為老師某句話而受用一輩子,
因為一個思考方向,從此不再懼怕生命中的某些掙扎。
筆記抄的滿滿的,現在看到自己寫的期末報告都還會感動。

大二上的普通天文學,第一次修這種修了也不會算通識學分的通識。
當初真的只是抱著,想學習如何教學的傻心情來上課的。
雖然後來翹的有點兇,不過的確有很多盲點被破除。
很多天文學上沒仔細思考的東西:
(例如造父變星的真正原因和為什麼平常月亮暗的地方不是紅的,到月食才是。)
另外也學到很多科學探測的新可能,是以前想像不到的。
憑著對天文的愛,我喜歡這堂課。

大二上的中國藝術史,不得不說和我想像的不太一樣。
就像版上說的,若對藝術存有浪漫想像的人不適合修,這大概是為什麼我不適合吧。
雖然如此,中國藝術的美還是從裡頭透露了一些。
我想老師持有的理性剖析只是路的其中一條
(我會去聽聽她的藝術與社會,據說是另外一個角度。)
玉的溫潤,瓷的瑩亮和山水畫的悠遠意境。
我會永遠記得。

大二上的搖滾樂與社會,又是個瘋狂抄筆記的一門課。
(除了最後兩次,因為老師突然說投影片其實線上學習有,害我有點意興闌珊。)
第一次從頭到尾把搖滾樂的歷史走一遍,伴隨著好多好多音樂,
照著老師的步伐一步步聽,徹底打開我的音樂世界。
每次上課聽歌都一定會起雞皮疙瘩,好多CD都跑去視聽中心借。
不單是欣賞,課程上的社會分析角度,讓我聽音樂多了份深度。
雖然有可能都是想太多,不過那些發自內心的歌詞和旋律,我想的確有改變社會的力量。
也要感謝這門課的報告,讓我徹底去了解Mercury Rev。
至於團體報告的後搖,不斷聆聽也讓我多了許多思考,我們一起加油!


重複好多「第一次」,這種開拓的感覺,我想,就是我所要的通識課吧。






*同步 @PTT2個版 : Asa  

2010年1月1日

差點就要相信,向前走得把一切過往忘掉。


說真的,待在清大久了,很容易陷入同一個框框打轉。
身邊永遠是同樣的人掙扎著同樣的事,對於未來的期許也就只有那些可能。

很感謝有你們這群。
不論是竹天17屆的夥伴,或是竹天沂天可愛的小學弟妹們,
你們其實是這一年來帶給我快樂與平靜的最大部份。
跟你們在一起就是很自在,雖然不一定每次都促膝長談,但是你們總是能提醒我,
竹中帶給我珍貴的生命態度。

就像Yawi講的,竹中搞社團在全國算是很前面的。
並不是因為我們在各類別有什麼特別的成就或獎項,
而是竹中生的樸實,讓我們發展出一種強韌有力的人際關係,
活動可能出包,但是群體間的向心力卻可以持續極久。

我們的想法很單純,但在大學卻不一定行的通:
只是希望一群人快樂地在一起,而且希望這樣的人越來越多。
這其中包含了人際圈子的擴大,
事實上在竹中我已經看過太多悶騷封閉類型的人,被群體接納而打開心胸的例子,
我自己就是。
那種被接納的感覺是很美的,而且伙伴間對你的感覺無比真誠。


在大一的時候,我掙扎過,最後留下一句話:「大一最需要的是勇氣。」
現在回頭看,我發現我想說的是,你必須主動跳進每個圈子。
進到大學,有太多圈子讓你歸屬,
但是你必須主動,主動性是相當重要的,如果說你選擇若即若離,不去投注大量精力,
你最後的下場其實是被淡忘。
因為大學生活,人跟人之間的向心力來自於共同嗜好,或者要共同從事某項工作。
你必須先有這份連結,才有可以進到圈子中,
因為朋友不會主動找你,你要主動去找適合你的朋友。

然而,這種模式是有風險的,一旦工作目標達成,要如何成功讓一群人繼續連絡?
方棍棍說,一個營隊如果辦完之後大家都散了,這個營隊不是成功的營隊。
坦白說,在大學這樣成功的例子不多。
大部分的情況是,圈子自我縮小,變成一群人很熟,跟其他人反而形同陌路。
這也是沒辦法的事,因為大學的人際面廣大而分散,不像高中一整群人膩在一起。
所以,在大一這樣的起始階段,最需要的勇氣。
你一定要有勇氣打開自己的心,有勇氣跳進你所愛的群體間,有勇氣付出。
同時也要有勇氣離開待得不開心的地方,
要不然是不會有人理你的。

到了大二,情況就反過來了,我想說的是:「大二最需要的是熱情。」
課業的壓迫和現實面的逼近,大二其實很希望能多花點時間在自己身上。
有太多東西需要準備:升學、出國,和在各自領域的精進。
然而大二往往是社團的幹部,同時也是系上新生的學長姊。
簡單說,我們在圈子裡面,準備要接納新的人進來。

這過程非常需要熱情,因為新生不一定能打開心胸和人建立關係,
如果自己早就沒有熱情和他們接觸,嘗試帶給他們這群體所能給予的所有美好,
基本上所有的人都是會散的。
這樣的過程,縱使寫再多企劃案,辦再多活動也沒有用。
想不想跟你熟,這東西看眼神就知道。
沒有熱情,所有活動都只是沉重的負擔,
沒人想接,大家都懶得管,
接著就是活動期間的無限爭執,責任歸屬,誰做了什麼,誰該做什麼而沒去做。
所有的活動都是冰冷的,重點是裡面的人。
其實這在營隊期間太容易察覺,如果你對某活動,某群體不認同,或想擺爛,
縱使是再High的晚會,你也只會感到疏離冷漠。

為什麼要講到這個?我也不太清楚。
感謝竹天的脈絡,讓我可以時常回頭找回自己相信的價值,
同時也和大學的做事方式做比較。

每次看到學弟妹活動出包的時候,心中都有股衝動想要跑上去,
一個個把錯誤揪出來,找到責任歸屬和解決方案,同時列入檢討。
但是,即使舞會燈光發生問題,亂七八糟忽暗忽亮,我發現他們依然跳得好開心;
或者,在大學生世故的眼中,
明明是完全沒包裝,很單調的團康還在大太陽的底下,但他們玩得好開心。
只要安全無虞,我大多放手讓他們體驗,畢竟這是他們自己的活動。

(為避免有學弟妹看到這篇,我覺得我有必要解釋一下。)
當然,這些漏洞還是必須要改進,高中生也不是傻子可以自high到這種地步,
這其中負責人間一定有磨擦。

我想說的是,我看他們身上看到一些不知道什麼時候被遺忘的價值。
這其實是我在他們檢討會,絕對不會插手的真正原因。
他們其實很想學會大學生的方式,縝密的規劃分工和檢討——
但是我很想跟他們說,活動流程的改進可以慢慢來,一定會越辦越好。
你們千萬不要忘了彼此,千萬不要因為一些事情沒做好,彼此反目或者避不見面。
這種事情我在大學真的看太多了,你們沒有忘記活動辦完大家還是好朋友這件事,
真的是讓我很感動。
因為在學長姐的傳承下,或者如大學,所有檢討文稿都被留存下來時,
活動自然是會一屆比一屆更純熟,但是辦的人卻不一定會感動快樂。
我希望看到的是,
以後你們聚在一起完全不需要什麼小隊聚、股聚、回娘家之類的各種名目,
只是單純因為你們是朋友。

人才是最重要的。
你們就繼續努力下去就可以了。

也許是因為大學生太不容易滿足,或者大學生反而是脆弱的。
我感覺很難在大學活動中,找到這樣的生命力量。
實際上我不知道每個人的高中背景,但是我很確定,我無比珍惜竹中帶給我的這份態度。
雖然我曾經因為這樣的態度在大學感到失落,但是現在回想起來,
選擇放掉他,而去追求那些企劃書中,型塑出來的認同感和向心力,能否維持還不一定,
這實在是件荒謬的事。







 *同步 @PTT2個版:Asa
© 遠方 2012 | Blogger Template by Enny Law - Ngetik Dot Com - Nuli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