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19日

明明是這麼簡單的兩件事


媽叫我拿掉一些事情,她說長期的勞累不是辦法。
她說當你知道你的精神狀態不好時,你應該靜下來思考,同時尋求援助。

我不知道,我現在身上的事沒幾件我真的想做的。

有些我的確有初衷,但事情變質到最後變成一種負擔跟責任。
而這大多是群體的事,我也無能為力。
另外有些是錯誤的交換,因為一些不必要的害怕而不肯放掉。
其他則是我為了改變自己,而奮力投入,然後失敗。
我因此陷入是時候未到,還是我真的能力不足的循環論證。
正如同我總是不停論證:究竟是我效率不夠,或者真的事情太多?
是我走錯了路我應該離開,還是我應該要去克服他。

我面對這些,應該獨自去克服畢竟生命是自己的事,我應該孤獨地搏鬥下去?
還是我應該尋求協助,又有誰有義務要幫助我?
而我的孤單,是因為人際全面的失敗,還是因為他們真的覺得我過得很好?

若要我有所作為,我仍然會選擇很沒有意義的做反思跟整理。我永遠止於此卻還是做了。
我真的想達成的,只有兩件簡單的事。

我希望擁有作為一個知識分子應有的智識,我希望能夠學習,對這個世界有更多的瞭解。
因此我需要大量閱讀,思考,整理,建立我的知識體系和思維架構。這需要大量的時間。
我希望至少能具備這樣的智識,此後我才得以行動,我希望我的行動成熟而有厚度。

第二,我希望能在某個群體找到真正的歸屬感。這樣的歸屬不是任務性也非任期制,交接
之後就沒了的事。我希望在這樣的歸屬感中找到認同,這樣的認同必須要是雙向,關乎自
我,且可以持續下去。我不希望只做一個指導者或學長姐,也不希望對方只看到我的能力
和所做的事。
我渴望被看到,在那個群體中我可以坦然展現自己的自卑,卻可以得到尊重跟協助。同時
我可以找到並持續進行我熱愛的事務,發揮所長,也有人跟我陪伴我。

前者基本上是離群而需要孤獨的,後者則需要進行互動,入群且調整自我。至少就表面上
,前者我一向表現不錯,但是甫進入全新領域,我等於從零開始。而後者,我總是非常非
常不擅長。

兩者都需要大量時間精力,因此在有限的時間內,這兩者相互衝突,卻又具有共同特性:
我目前的能力都非常有限,為了追求他們,我做的決定經常是錯的。

這樣的基本條件,造成我的惡性循環。
當我犯錯,我總是說服自己從錯誤中學習,但我的學習總是技術層次的,而沒有處理這兩
種追求的基本矛盾。因此我技術層次的砥礪和修正每次失效,我被迫放棄許多,而在這些
放棄中,我更進一步失去學習跟拓展的可能。

因此我變成極度孤獨,但卻無心進行在孤獨中才有機會的思索和閱讀。我所有的孤獨時間
都在處理關於他人的事情,然後失敗。因為人群的事,要在人群中解決。但我太過急於進
行自我提升來解決問題而離開人群,卻沒辦法完全離開,因為進入群體也是我的重要追求
之一。而我總是以為關於智識的追求,困難點在於方向是否正確,因此總是不停和別人討
論。我以為只要拿到正確地圖,我就可以成功。根本沒有正確地圖(別人自然不能給你),
只有正確的態度,而態度要在實踐中建立,實踐經常是孤獨的。

於是,我在錯誤的地點尋找答案,用錯誤的方法努力,兩者皆是。
最後被擠壓的是我的身體和內心的平靜。到最後我什麼都不想要了,我只希望每天睡飽,
過得快樂就好。
高層次兩種追求的衝突沒有獲得解決,而影響到低層次的安穩,最後變成兩種層次的衝突。
因此我熬夜犧牲身體不斷想把事情做完,但是一結束就只想休息,抱怨我為什麼想追求那
麼多,把身體搞壞讓爸媽擔心,讓眾人不解。

這種衝突,造成更進一步的惡性循環。

而在這樣的惡性衝突之中,我的挑戰越來越艱難,
我反而一直往後退,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遠。

明明是很簡單的兩件事。想要知道更多變得成熟,想要有陪伴。
明明是這麼這麼簡單的兩件事,為什麼這麼困難?


© 遠方 2012 | Blogger Template by Enny Law - Ngetik Dot Com - Nuli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