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2月24日

選擇,就是自己推著自己向前


  小時候都會覺得,抉擇是一個戲劇性的瞬間。所以要好好思考人生大事時,首要做的是找個排除一切瑣事的午後,讓自己獨處:清空書桌,配杯好茶或好酒,然後閉眼冥想。想啊想啊想啊,問題就會有答案了。

  這當然不可能辦到,因此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有成功做好抉擇。每次都比較像「被推著往前」,猶豫到最後一刻,各種因素交雜之下倒向自己也不知道為何的其中一邊。

  長大之後就知道,這其實才是「選擇」。選擇早就開始了,從你每一天的生活,與誰互動,做了什麼學了什麼,就開始了。這些許許多多的小選擇,或許都是你的自由意志,但正是這些積累,構成了想像中那個「決斷瞬間」當下的條件。推著自己往前的,其實就是過去的自己。自己所有成功與過錯的積累,又或者,是社會結構透過生命經驗施加的力量。跟龐大的生命積累比起來,選擇當下當然有其偶然性,有緣分在裡頭,但真的不必要覺得那個瞬間就決定了一切。

  也因為這樣,我開始相信所有的選擇都是錯的,或該說,你永遠不會有滿意的選擇。因為每個選項對錯的價值判斷背後,其實是同一個自己,重點更該放在那個自己才是,選擇不過是種揭示。這當然也跟自己的人生觀有關:我又重新發現了,自己不能接受「你就是應該成為怎樣怎樣的人」的觀點。彷彿人有一個目標,一個必須要成為的樣子,生命只是達到目標的手段與歷程,而一個人的價值,來自於你多大程度達到了這個目標。

  我好像一直在跟這種迷障角力。揮別材料系的時候,我揮別的其實是在高中時為自己設下的天真版本:我要拿到高薪職業才是有用的人,而大學科系或成績只是手段。結果進到社會所之後,又再度面臨同樣的迷障:我應該要走學術,應該要這樣那樣,我才是有用的人,才不負所受的栽培等等。

  這回我的心裡很掙扎,每當遇到任何與這個命題相關的機會時,我都很猶豫。猶豫讓我什麼事情都沒有做,我哪一邊都不選。事情當然沒有過去,哪一邊都不選,也是一種選擇。如今,這些許許多多的小選擇,好像終於要把我推到另一個方向了。

  而我現在腦中只浮現一個念頭:這才是真實人生啊。那種「我因為這樣,所以那樣」的簡單故事,只發生在自己的回顧之中,或者樣版成功故事的美化之中。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,都不是你能夠理解掌握的簡單故事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© 遠方 2012 | Blogger Template by Enny Law - Ngetik Dot Com - Nuli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