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5月15日
小組記述:當兩年將至
今天下午放下逐字稿跟田野筆記拖稿地獄,整理現代詩小組的歷史資料。
小組成立至今,恍惚間已快兩年。FB社團頁邊拉邊整理作品,大事紀,活動紀錄與待補齊的種種。結繩紀事般,一結接著一結追溯,就這樣沉到深海最底,竟然才是2011二月的事。餘下的往事不在這:那是B版時代,想來彷彿另一時空。僅僅追述至此,留下的作品數量便相當可觀,弄一弄應該可以出作品集了。爬梳大家的作品,如星系緩慢演進,形態各殊,與個人的關懷心繫,鍾情的詩人等等生命歷程,相互映照。字裡行間,從稚嫩到筆力漸開:我感受到各異的書寫模式,或往復回歸的主題:都是成長痕跡。而一切都細緻流變,視窗往返竟有種整理民族誌的感覺。
人來人去,從每次活動頁回想小組氣氛的起起伏伏,哪些人笑過,哪些人默默隱去。我其實從未認真思考與每個人之間的關係,乃至於為何要硬著頭皮衝下去。活動每每倉促成軍,在生活夾縫中掙扎,印象中我大多話語滔滔,盡力帶好聚會,卻沒真的留下什麼。看到唐捐老師的歷史留言:這裡不錯,看來清大有機會成立一個不會倒的詩社;這才想起在各種場合常把「想成立詩社」當作自己加入學院,一個並行的初衷,一個始終未能圓滿的夢。曾經試圖分析究竟少了什麼?太忙抑或機運問題?或者根本沒必要?現在覺得,這一切都已不重要。
回到一年多前的那段日子,一個人一個人拉進來,用盡所有組織經驗,冷僻的領域,非主流的團體,太多時候遇到問題我都假裝知道答案給出指示。期待與責任感成為沉重負累,讓我很難享受過程間的樂趣。而今回望,才發現已辦過座談會,詩展,讀詩會,讀書會,遊戲創作拼貼,創作批鬥,玻璃詩,詩角落,模擬評審等等稀奇古怪五花八門的活動。我開始試圖藉由重述,來建構一些意義感給自己。
這是一個尚未成功的團體,太過容易感到失敗挫折,有時候自己也不想讀詩了,沒時間讀詩了,半年多沒創作,擔心別人是不是也一樣。但擔心歸擔心,聚會還是要辦,快兩年了,辦讀書會仍有會沒人來的心理準備,然後故作鎮定地打電話一個個呼叫。接下來會怎樣,不知道。永遠都在嘗試,永遠都在找新點子,永遠都覺得:不行,不能讓它倒。
無論如何,兩年了。應該停下來,追述,凝視那段傻氣的日子。用追悔證明失去之無可挽回,用記述刻劃生命札實踏過的重量,只有這樣,真的只有這樣,才能繼續走下去,直到揮別那日,而了無遺憾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0 意見:
張貼留言